終於到了這個日子,期待已久的吳哥窟巡遊。
這裡要先解釋一下。所謂的「吳哥窟」,其實是一個統稱,泛指暹粒一帶所有吳哥王朝的遺留建築。柬埔寨並不存在一個地名叫作「吳哥窟」。我們常稱作吳哥窟的上方建築,是「小吳哥」。小吳哥外圍的石造建築群,則稱作「大吳哥」。
出發之前,先稍微介紹一下圍繞吳哥窟的歷史。這段歷史在台灣的歷史課本著墨不多,只是稍微帶過。
暹粒一代曾為吳哥王朝首都。小吳哥建造於十二世紀,竣工至今約九百年。中南半島一代受印度影響頗深,同樣有婆羅門教與佛教衝突,亦有印度教出現。當初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之所以建造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太廟,有部分原因也是為了促進融合婆羅門教與佛教。
後來,因王朝遷都金邊,吳哥窟一帶遂遭棄置,漸為濃密的林木覆蓋,為人遺忘。
一直到了十九世紀,元朝周達觀《真臘風土記》譯本於歐洲出版,才使歐洲人開始關注吳哥。時至1861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才終於在叢林中發現吳哥遺跡,使其重見天日。
題外話,《真臘風土記》至今仍是柬埔寨研究本國歷史的重要典籍。
那麼,吳哥窟一日遊,START!
首先在入口處需要買票,唯有有柬埔寨國籍的人免費,其餘都需買票。據導遊說法,我們在這裡看見的大部分都是越南人。大概是因為就在隔壁吧,越南人假日家庭出遊很多都會到柬埔寨。不過恕我僭越,我根本分不出來越南人跟柬埔寨人的差別啊啊啊啊!倒是看到不少歐洲家庭自助團和講話很大聲的大陸觀光客。
我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歐洲人來柬埔寨多屬朋友或家人的自助,亞洲人則多是一大群一大群的跟團旅遊。
買完票之後,就可以進入大吳哥(也就是吳哥窟的外圈)。開始今天的觀光行程囉!
第一站:大吳哥南大門
在所有建築群中,唯有小吳哥寺坐東朝西,下午前去拍照效果較佳,因此我們先去其他景點。
先遠遠拍一張,因為要注意的不只遠遠的那扇門,還有旁邊兩排比人還大的雕像。
這裡人潮眾多,許多民眾都在雕像邊拍照,也有人是租車遊園。
恕我拍照沒拍清楚,旁邊那兩排雕像,一排是天神,另一排則是魔鬼(阿修羅)。兩群人(?)正以一條九頭龍為繩索在進行拔河。
九頭龍?這名字好像似曾相識。
啊,原來是這個......
好吧,原來在印度教中,它只有被拿來拔河的份.......
據說,兩邊之所以要拔河,是為了爭長生不死的靈藥。
話說回來,兩邊的雕像有很多部分都損壞或被偷走了,因此是後來修補的,顏色有明顯不同。九頭龍作為一條繩索也已經處處斷裂,無法稱為繩索了。
靠近一些看南大門,發現門上雕刻著三張人臉,加上穿過門後的另一張正好四張。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並非四面佛。四面佛是在泰國。這裡描繪的是觀音的形象。
正聽著導遊的解說時,忽地,一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一大象也。原來這裡有提供乘坐大象遊覽服務,一次20美金~
穿過南大門,突然看見一顆奇怪的樹,其體溫潤、其色如玉、其形如象牙,垂聳入雲,直指天際。
插曲:悼念隊伍
結束南大門行程後,下一個行程是高棉的微笑所在的巴戎廟。然而,在走下遊覽車後,先吸引貘目光的卻是一支奇妙的隊伍。
原來,貘來柬埔寨觀光的這幾天,恰逢深受人民愛戴的西哈努克國王忌日。因此到處可見悼念隊伍。
兩面旗子是宗教的象徵,隊伍則與台灣相同身穿白衣。
這位大名鼎鼎的國王影響貘這趟旅型的行程甚深,所以在此先提及一下。至於詳細介紹,待下一篇遊記再談。
第二站:高棉的微笑
著名的高棉微笑,就在巴戎廟。高達49座塔林,壯闊而療癒心靈。
廟內全為石製,所謂「人住木頭,神住石頭」,在吳哥窟所看見的這些大小石製建築群,全為神廟抑或國王陵寢。有時候,身為印度教神明地上象徵的國王也可居住。至於吳哥王朝輝煌時代,百姓所居的木製建築,早已在歲月啃蝕下不見蹤跡。
Bayon,建築本身已是氣派輝煌,難以想像當時消耗了多少人力物力才建造出這樣巨大而富造型美的神廟。然而,更引人注目的卻是廟中,多達兩百尊面帶微笑的佛像。佛像之間彼此看似相同,卻有細緻的差別,細品之下,若見人生百態。而世所稱「高棉的微笑」,則是法國考古學家發掘此地時,覺得最完美的一座。
除了神秘的微笑,巴戎廟處處可見的精細石雕也令人嘆為觀止。
除莊嚴的神聖感,不知為何,行走於結構複雜的石造建築中,即便身旁人群熙攘,貘仍感受到一絲孤寂。
那份寂寞似乎並非自身所感,而是從建築本身傳出。左彎右拐,終於發見到那孤寂的來源。
這些建築與佛像,原先都是為供奉神而存在。而如今遊客熙攘,熱鬧的背後,曾受祭祀的佛像如今獨自瑟縮於建築一角,再無人聞問。而建築本身亦淪為觀光客讚嘆的對象,職責不復。恐怕,雖明白歷史洪流之中,已身已被賦予全新的意義;亦了解自身的存在,向人們誇耀著過去的榮光。然而這些石雕與建築們,仍然不免感到時代不復的感傷吧。
雖了解這些都不過是貘自身的想像,但仍不禁唏噓。雙手合十,敬眼前的佛像、敬歷經風雨仍矗立在此的吳哥群景。
第三站:塔普倫寺
塔普倫寺,因為是電影《古墓奇兵》的拍攝地點,因此吸引大量的觀光人潮。
有看過電影的朋友,對塔普倫的景象應該至少仍殘留著點印象吧?巨木的根纏繞著古廟的廟身,有裂痕抑或傾倒的石塊,都使塔普倫寺透露出一股神祕的氣氛。
這裡也是吳哥窟古蹟群中唯一整修時留下古木的地點。為的是使觀光客明白當初發見吳哥時,探險家們看見的是怎樣一番光景。
然而,這般光景,也即將不復得見了。為了避免樹木在繼續生長時破壞廟宇,柬埔寨當局似乎打算在幾年內把這些巨木移除。
因此,還想看見這珍貴景象的朋友,動作要快了!
第四站:女皇宮
這裡真的很美。
女皇宮以精細繁複地雕刻著稱,使用的石材也略有不同,是呈現偏黃色彩的砂岩。單就華美程度而言,這裡可稱貘所遊景點之冠。
雖名女皇宮,實際上並非女王居住地。不知此名所為何來,或許正是那夢幻氣氛引發的幻象罷!
更令人心動的其實是女皇宮的音譯名:班黛絲蕾。帶著一絲溫柔氣息的名字,行走其間,似乎不時感到耳畔傳來溫熱的女子吐息。
略有殘缺的雕刻,訴說著悠遠的印度教故事。
大略是說有個過於美麗的女子,引發了各國間的戰爭。為了停止各國的爭鬥,女子求神明將自己的容貌毀去。
似乎不論在哪國,都有著紅顏禍水的神話。
來到吳哥窟,基本上就是追尋悠久文明的模糊面貌。因此,若對這些石造建築毫無興趣,很快就可逛完。
但若細細品味,吳哥窟其實是個可以花長時間慢慢探索的好景點。
也因此,才會有一日劵、三日劵、七日劵之分。
美麗的遺跡群,承載著時光洪流中,被遺忘的巨大夢境。